公司地址:深圳•福田区•深荣大厦21楼
生产基地:中山•古镇镇•同益科创园4栋
手机:18088845357(微信同号)
邮箱:zhg@geety.cn
“‘感谢你们为祖国作出贡献。’这是我们得到的最高荣誉,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2018年12月7日,里昂市市长携同所有友好城市的代表团参观黄敏聪的灯光艺术作品《雨打芭蕉》,一致认为十分漂亮、十分震撼。最后中国驻里昂的总领事由衷说道,“感谢你们为祖国作出贡献”。
里昂灯光节的最后一晚关灯后,围观在小罗马剧场的人群久久未离去,期待作品的再次亮灯……
《雨打芭蕉》这一作品被评为近几年里昂灯光节中最漂亮最震撼的作品,而且是历来面积最大的作品。未来这一作品将被推荐到与里昂建交的五十几个友好城市进行世界性的巡展。“我们履行了一个民间外交的使命,并且不辱使命。” 由黄敏聪老师总设计的《雨打芭蕉》将中国广州文化传向世界,雨打芭蕉也成为众多里昂人学会的第一个粤语单词。
近日灯谷网一行人有幸与黄老师深入交流,听他细说《雨打芭蕉》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这一故事的主角。
中西文化融合的至美“火花”
在2016年底的交流中,黄老师与里昂政府、里昂灯光节组委会的人员达成共识:两个城市灯光节的作品相互交流展示。恰逢2018年是广州与里昂建交友好城市三十周年,这个作品可作为整年庆典活动的压轴项目。
回国后经过一番琢磨,黄老师最终将主题定在富有广州文化底蕴的沙湾地区,且以最传统的广东音乐《雨打芭蕉》为设计灵感来源。而十二月举行里昂灯光节正当雨雪之时,切合《雨打芭蕉》的表现意境。在2017年4月的作品方案演示中,里昂大都会国际关系处的负责人对此构思都十分满意,因为近几年里昂灯光节的作品以建筑投影为主,较少出现实体灯光装置作品。
“这个作品从构思到最后展出花了两年时间,其中离不开女儿和女婿的帮助。”《雨打芭蕉》这一作品可以说是黄老师一家人的合作。黄老师的女婿是法国的一名音乐家,他负责把控整个作品的音乐节奏,结合灯光进行编曲,音乐中融合了萨克斯风等西方音乐元素,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仍是核心,包括雨打芭蕉、彩云追月、荷塘月色等主题音乐,这个作品才得以迎合欧洲人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作品中还加入了改革开放40年、一带一路等中国特色的内容。
同时《雨打芭蕉》还增加了演艺灯光对历史文化遗产地、2千多年的古罗马剧场进行渲染,展现古罗马帝国2千多年历史,作品的每一处细节每个转折都可表现出一个故事。“对此,法国人惊讶于中国文化内涵的丰富,因为他们习惯只是单纯地表现一种意思,这样的文化融合的表现令他们觉得新奇。”黄老师说。
两千年剧场,聆听「雨打芭蕉」清韵
古罗马废墟,惊艳「彩云追月」飘逸
富维耶山下,荡漾「荷塘月色」清晖
《雨打芭蕉》的成功在于完美融合了西方的文化、艺术,但又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所以《雨打芭蕉》深受世界观众喜爱,且被里昂人熟知,“里昂人都会用粤语说雨打芭蕉。”黄老师笑道。
故事里的小插曲 更动人心扉
从作品筹备、安装到展出都出现了不少小插曲。在作品展示选址上,一开始展出的位置定在里昂歌剧院隔壁的广场,但由于面积太小难以展示,里昂灯光节组委会再提供了两个地方供选择,仍然不合适。经过考察,黄老师“相中”了富尔维耶山上的古罗马剧场,但其2018年在维修状态,并不允许摆放作品。黄老师回忆,当时对此十分头痛,“因为展示地方对于作品的形态影响很大,我只能重新设计,但受场地小限制,作品效果将大打折扣。”
2018年8月遇到了转机,里昂灯光节组委会认为只有古罗马剧场最为匹配《雨打芭蕉》这一作品,最终批准将小罗马剧场作为展示场地。
另外在安装前货柜公司的交货时间推迟了五天,导致安装时间只剩四天,极大地影响作品安装的进程,为此里昂政府安排的配合对接公司多花了不少资金与黄老师团队对接安装,同时创作团队人员也齐心协力,争分夺秒安装,每天从早上七点工作到晚上九点,最终赶在开幕前一天成功亮灯。
“古罗马剧场山上被‘行走’的广州市市花所点缀,演变成一种温暖人心的行为艺术。”黄老师回忆,最为难忘的一个小花絮是,在灯光节的每天晚上,我们将特制的广州市花木棉花灯派送给了现场的儿童,每个人脸上洋溢着笑容。
灯光节是城市经营的一个趋势
灯光节是城市表现一种很好的经营形式,是城市经营的一个趋势。广州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需要以灯光节作为一个城市名片向普罗大众呈现广州形象。同时下一步还需考虑如何为城市带来实际性的效益。里昂灯光节在短短四天时间,吸引了300-400万人,为城市带来300-400亿经济收益。而广州号称拥有1800万人口,如何让灯光节为政府创收?
“政府必须突破其中的体制问题,以城市节日来经营灯光节,由文化部与旅游部共同策划,结合文化及旅游产业打造国际级的灯光节,这也是明年广州国际灯光节着重考虑的问题。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所具备的条件是世界最好的。”作为广州国际灯光节总顾问的黄老师,迫切希望本土灯光节能突破局限,发扬壮大。
另外,国内灯光节的政治色彩太浓,很难推向国外,国外更加倾向于小众化,以此讲述一个故事,并且兼具艺术性及宗教性,每个作品背后都费尽心思。黄老师认为,灯光节作品在构思方面,既要实现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又要体现文化内涵,“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如何与现代的灯光艺术融合在一起,这其中的创作空间非常巨大。”
积沙成塔 知识的积累是重要品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黄老师的办公室摆满了各种类型的书籍,这并非他收藏的全部书籍,“我总共有一万多册书。”黄老师说,艺术是灯光的首要,技术则是基础,文化知识的积累是一个灯光设计师的重要品质。“知识有两种,一是我自己知道的,一是我知道去哪里找的。”
正是黄老师对于知识文化的积累,对于中华民族历史的深刻理解,才有了极具文化内涵的动人作品《雨打芭蕉》。
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黄敏聪老师是文科出身,89年放弃了大型企业生产负责人一职,自己创业,自此也踏入了照明行业,90年代初创办了国内第一家灯光设计企业——广州市名实照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当时中国经济开始起飞,黄老师便意识到可塑造城市形象的城市灯光行业将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他开始与上海复旦大学合作,优先挑选优秀毕业生,增加团队核心设计力量,并且将精力投入灯光设计业务,完成了多个业内标杆性的项目。
其中2003-2004年的武夷山景观亮化设计项目是国内首个“双遗产”的夜游灯光设计项目,“当时花了一年时间策划设计方案,每天凌晨四点起床,观察山上的动植物变化,整理出详细的数据。”该设计方案经复旦大学的论证,最终得到国家环保总局的认可,其为此项目进行的调研数据,至今还是典型的教材案例。
这个既“传统”——对传统历史文化情有独钟,又“创新”——勇于挑战,将艺术与新科技有效融合的国内灯光设计行业代表人物黄敏聪,正怀揣着一颗热忱的心,逐步将中国灯光艺术推向世界。